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目前,能源领域正经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关键转型,我国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基于数字化所积累的数据与系统,人工智能能够深度赋能电网、油气等领域,推动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对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将普遍带来运营效率提升、决策优化与成本降低。以油气行业为例,人工智能可通过算法与模型更精准地预测地下资源储量,优化运输调度,并实现下游需求侧的供需匹配。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岳昊:
《实施意见》除了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八大应用场景、37个重点任务之外,还重点提出了三大关键技术供给,即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神经”,算力是人工智能的“骨骼”,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血液”。特别是算力,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的重要前提,夯实算力底座,是支撑大模型迭代优化和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翁翕:
《实施意见》聚焦能源专用大模型、边缘计算、自主可控AI芯片、安全可信技术,推动AI伦理规范、数据共享机制、跨界协同平台。其重点方向是强调全链条智能化覆盖。比如,生产端突出以AI优化化石能源清洁转化(如煤制油工艺控制)、新能源功率预测;输配端运用智能电网调度、管道泄漏监测技术;消费端建立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安全端依托AI构建重大设备故障诊断、灾害智能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