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央企抢滩“AI+能源”新赛道

作者: 日期:2025-09-15

□ 刘昱汝徐芸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不断深化,与AI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下称《意见》),旨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主要电力央企已先行一步。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等多家电力央企近期相继出台系列举措,全面推动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及“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领域转型,与新政形成同频共振。

千亿投资布局AI赛道

在政策明确之前,敏锐的电力央企已经嗅到先机。

日前,国家电投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深化“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国家级光伏储能实证实验数据集”“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高质量数据集”和“光伏逆变器健康诊断数据集建设与应用”等3项成果经多轮评审最终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下一步,国家电投将持续深化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坚持应用牵引,优化数据资源高效安全开发利用,全力推进能源系统智慧升级和产业变革。

国家能源集团则聚焦“AI+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开发智能燃煤发电系统。总经理余兵表示,该系统可通过AI算法优化锅炉燃烧参数,使煤耗降低3%~5%,每年单台机组可节约燃料成本约千万元。

华能集团近日携手中国电信集团,签署数字化转型合作框架协议。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华能将努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数智华能建设,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电力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唐集团建立了“风电场智能大脑”,实现风机性能动态评估和预防性维护,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

智能能源时代来临

AI系统可实时分析煤质、负荷、环保指标等上万参数,自动给出最优控制策略。国家能源集团某电厂应用AI燃烧优化系统后,供电煤耗降低4.2克/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

电网平衡一直是行业难题。国网电力科学院研发的“AI电力负荷预测系统”,通过融合气象、经济、用户行为等数据,将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提升至97%以上。在极端天气下,南方电网的“AI调度员”可在毫秒级完成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将停电时间缩短80%。“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需协同发力,国家能源局将聚焦目标,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开展分析评估、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意见》落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首先,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意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其次,加强产学研协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最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协同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与成果转化。(来源:华夏时报)

返回
首页
在线
订阅
手机
看报
×
邮发代号:16-67
新发布 | 涨知识 | 看前言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31
扫描关注手机阅读更便捷
邮发代号:16-67
新发布 | 涨知识 | 看前言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31
扫描关注手机阅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