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进入深度重构阶段。作为全球制造与贸易大国,我国供应链的发展既迎来新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进,数智供应链发展不断提速;在国际,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能否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与高效协同,成为中国企业乃至国家必答的时代命题。
2025年初,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总体要求提出要“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一链一策’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改造,增强需求预测、智能决策、风险感知、自我修复等能力,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和韧性”;同时,《计划》以制造业、批发业及零售业等领域为供应链智能发展重点领域,并明确提出“建设数智供应链控制塔,鼓励建立首席供应链官、首席数据官制度”。这一部署不仅是政策层面的战略考量,更是我国企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数智供应链不再只是一种技术升级路径,而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上背景下,《数智供应链加速度——2025年中国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立足我国实践,聚焦2025年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实图景,特别关注数智供应链推进过程中的成效、痛点与未来方向。现代物流报社《首席供应链官》专刊、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港航供应链分会自2025年6月以来,通过调研问卷、座谈交流、电话访谈等形式,调研了国内139家大中型工商企业首席供应链官及供应链负责人,覆盖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基本面、成本、效率、韧性、战略、绿色、金融、人才及出海等模块。
调研发现,尽管多数企业在供应链数智化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超四成企业已实现全流程信息高度共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风险预测、实时监控与智能决策,但仍面临诸多共性挑战:采购与运输成本控制难度大、国际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绿色转型技术成本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不足等。尤其在美西方对华供应链脱钩与贸易壁垒加剧的背景下,超七成企业表示长期供应链规划受到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挑战重重,我国企业并未放慢数智化转型的脚步。近半数企业已在“十五五”供应链战略中明确将“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供应链韧性”列为核心目标,超八成企业正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流程优化、促进产业链协同等方式系统提升供应链效能。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正不断推动我国供应链从“高速度”向“高质量”、从“规模扩张”向“能力构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