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签名
近几年来,实体商业与电商网购二者的“暗战”始终不消停,之所以说是“暗战”,是因为这二者之间从表面看,并非是敌对关系,换句话说,都是为了消费者而存在的,只不过前者在先,属于传统商业,而后者则是新型商业。近几年来,随着电商网购市场的崛起,实体店客流量不断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商品的价格更加低廉,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货比三家。而实体店主却忽略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经营模式的重要性,只专注于和同行之间单一的价格竞争,结果就是客流大量流失。
其实,无论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角度还是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电商与实体商业这二者,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希望它们能共存共荣,也就是说,广大消费者希望既能享受网购的便利,又能享受电商所不能带来的实体商业的好处。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这种“既要又要”落到实处?这就不能不论及这二者并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了。
电商网购与实体商业共存的必要性
电商的兴起确实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对线下零售店如步行街、服装城等。但这是一种良性的冲击,必然迫使传统零售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但是,电商的发展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电商视为实体经济的对立面,而应该探索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电商网购与实体商业如今日子都有点不好过。
首先是电商和网购增速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已连续四年下滑,从49.9%降至10.9%。电商线上流量红利已经见顶,而线下获客成本上升导致获客成本增加,用户忠诚度和留存率下降。
二是电商和直播购物面临质量和信任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缺失,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刷单”“刷信誉”、退换货难等问题。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在过去的2023年,网购投诉就占全国消费者投诉总量的31.8%,其中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履行等问题最为突出。
三是传统的网上购物方式缺乏创新和差异化,消费者无法获得真实详尽的产品信息和体验,也无法享受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电商网购与实体商业共存共荣的可行性
必须承认,当前日子最不好过的还是实体商业。首要的问题是实体商业如何在逆境中纾困并重新崛起。让我们以永辉为例:永辉超市三年亏掉超80亿元!据报道,2024年1月23日,生活在福州的林琪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永辉超市开食堂的消息后,立即驱车20分钟前往“永辉食堂”打卡。嵌在永辉超市福州滨江金榕店内的“食堂”,餐饮与超市并行,档口分工明确,有现炒快餐和各种地方小吃,关东煮、牛排等,均可堂食。让林琪眼前一亮的的“食堂+超市”的模式,是永辉近期布局的新业态。在永辉超市福州滨江金榕店大众点评下方,有部分消费者评论称,过去这家永辉“门可罗雀”,改造升级后的门店一到饭点“熙熙攘攘”,作为消费者,时不时也会想来逛逛。
概括起来,电商网购和实体商业共存共荣具有以下可行性:
——可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电商网购方便快捷,价格相对较低,但缺乏实体商品的真实感和体验感。而实体商业则能够让消费者直接接触商品,提供更加真实的购物体验。
——可提高市场效率。电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实体经济模式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获取丰富的商品信息,对比价格和品质,从而实现最优选择。
——可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升级。电商平台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通过电商平台,企业能够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转型创新发展。电商平台的兴起为新兴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低风险的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实体商业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电商与实体商业共存共荣才是真正的新零售
电商与实体商业共存共荣从理论上虽说是可行的,但还须落实到实践,才能证明其真正可行。而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在继续发展电商的的基础上,改变实体商业传统的零售模式,即所谓“新零售”。马云、刘强东率先提出并布局的新零售生意被一家便利店“截胡”了,更牛的是,它的毛利居然高达90%,人均利润高达120万元!它就是遍布国内的711便利店。为啥711能有这么高的毛利?原因就在于,711并不是按传统的复制思维开店,它自创了一套合伙加盟模式,核心在于连接同行便利店,整合上游供货商。
首先,就是连接同行便利店。只要店长愿意加盟711,甚至可以不用出加盟费,就能使用711的品牌授权。当然,你只需交10万元的装修费,4万元的首批进货费和5万元设备费等,大概20多万元就能开一家。还可以享受711总部的一系列配套服务,比如:统一的智能化收银系统;统一的门店装修,门店管理经营培训、人才培养;统一产品供应链和配送服务,711的供给链,直接配送到店门口。711还每个月保底盈利20000元,当盈利超过20000元时,需要和总部平分,这就是711为什么能够全球开店70000多家而且家家赢利的秘密。
其次是整合上游供应商。711跟上游的供货商合作,只赚中介费。711将157个配送中心和70000多家便利店链接起来,利用产业赋能平台的模式,共享供应链系统的差价、平台赋能的服务费、每家门店的提成等等,将看得见的钱分掉,去赚背后看不见的钱。
实体商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在线购物的双重冲击,但仍有多种策略可以帮助其复苏和发展:
——融合线上线下(O2O):实体商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建立线上平台或与现有电商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供网上预订、线下体验和取货服务,以及线上支付等便利功能。
——提升顾客体验:实体店铺的最大优势是提供即时的购物体验。通过优化店铺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加互动体验(如AR试衣间、智能导购等),吸引顾客上门。
——个性化营销: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顾客行为,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增强顾客忠诚度。
——社区化经营:将实体店铺打造成社区中心,举办各类活动,如工作坊、讲座、社交聚会等,增加与顾客的互动和粘性。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实体店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它们进行升级转型,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总之,无论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角度还是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这二者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广大消费者希望既能享受网购的便利,又能享受电商所不能带来的实体商业的好处。
(作者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副会长)